中考体育背景下初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因素 开题报告[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年6月13日发布)
都本强在《关于吉林省白山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一文中较全面地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为休闲娱乐、调节情感;项目选项呈现多元化,但主要集中在球类、跳绳、跑步;女生更喜欢健身性、娱乐性的项目。没时间;场地设施缺乏;缺少锻炼伙伴;没有合适的体育项目;没有兴趣和不会锻制约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交流,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亲自到预调查的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课情况、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专家对问卷内容效度检验基础上,设计了此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广州市初中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中考体育实施前后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频度、时间、强度差异分析;中考体育实施后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的重视度;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等。
丁占伟《成都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一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困扰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压力大、无闲暇时间;场地和器械的不足影响着中学生锻炼对项目的选择[3]。
国家五部委于1985年开始对我国青少年学生每五年进行一次体质与健康大样本的跟综调研,至2010年已进行了6次,一些数据虽然有起伏变化,有的是积极的变化但很脆弱。近2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趋势是:反映形态发育的身高、体重、胸围指标的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由走低到有所回升;但初中学生远高于大学生。反映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由2005年的低谷有所好转,但大学生该项指标仍然呈现下滑趋势;高中生高于大学生。耐力素质有所回升,但大学生在此项指标上仍然持续地下滑。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有所回升,但大学生此项指标上仍然在下滑(女生更为明显)。力量素质仍然在下降。柔韧性素质虽有明显回升,但大学生男生柔韧性素质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降。肥胖和超重生数量增长趋势均出现了明显地下降,但城市学生依然呈现增长趋势。视力不良率有增无减,并呈现低龄化的倾向[2]。
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为加强学校体育、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近两年来,我国一些省、市、自治区已陆续实行中考体育的做法,2016年广州市的中考正式增加40分的体育分值,其目的是使学校、家长、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而中考体育加分制度的实施会对初中学校学生体育锻炼以何影响?对此,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部分初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中考体育背景下初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青少年身体锻炼、身心健康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日本,从小学到大学均设有体育运动俱乐部(由小学到大学相互衔接俱乐部体系。孩子一进入小学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加入俱乐部,学会掌握至少一个终身体育项目。日本小学1-4年级体育课排课量处于中上水平。在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学校、家庭都重视体育。韩国认为启发学生体育动机,注重体育兴趣培养是最为有效的措施。并为每个学生开具“运动处方”。北美洲的加拿大,则通过实行退税措施来促使孩子们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增强儿童健康。在美国168体育最新地址,家长视体育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青少年每天参加学校的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在法国,小学体育教学占到学校教学的1/3,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每周达8到9个小时。在瑞典,近六层的学生都是俱乐部的成员。且政府对小团体参加体育活动达1小时,每人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助。在英国,政府出台了青少年发展的十年规划,来全面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而德国,孩子们在上小学之前几乎每天都进行体育锻炼或外出玩耍;近九层五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都十分健康[1]
陈久玉在《西安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的主要研究结论为:学生闲暇时间主要用在学习上,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不多;锻炼伙伴主要是朋友、同学和家长;体育活动时间经常被挤用;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
通过CNKI查阅期刊,相关的硕、博论文;通过百度,查阅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及参考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6]作者:李小伟董少校.教育部发布3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大数据”[EB/OL]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年07月29日
[7]丁占伟.成都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4